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五章 游牧与定居(第2页)

其实何夕也知道,自己说得有些偏颇,放在后世考试是要扣分的,不过这不重要,很多概念在不同时候,有不同的解释。都是组建补充丰满起来的。

他先将招牌打起来再说。

朱元璋让何夕来国子监,就是这个用意,而今何夕上台,朱元璋岂能不捧场了。

朱元璋如此一说,其他人也只能纷纷应和。

不过,他们也觉得朱元璋虽然有些过誉,但是并不太过分,最少今日之后,大明对草原上的总政策已经很清晰了。虽然其中也有很多困难,最简单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沟通草原的驿道,元代在草原上有丰富的驿道体系,但是而今都不在了。重新修建并维持需要很多物资。而且要持续投入。在元朝的时候,元朝视塞外为根本,对塞北投入,不遗余力,以至于贫极江南,富夸塞北。但是而今不一样,大明还需要对蒙古维持这么大的财政投入,有需要吗?即便有需要,有那么多钱吗?

这只是执行方面的问题。不能说,何夕总方略有什么问题。

到了这里,朱元璋亲临彝伦堂也算是落下帷幕了。

------

朱元璋的马车之中,何夕小心翼翼地在一边陪坐。

朱元璋问道;“你们后世,就是这样决策的吗?”

朱元璋先感受到的这种决策的氛围。

草原上长治久安,也是朱元璋心中一直思索的问题,其实,朱元璋手中早就有解决方案了。就是建立大宁都司,开平卫,东胜卫,等二十多个卫所。这也是原本历史上朱元璋所做的布置。后来被不肖子孙全部放弃的漠南卫所。

正因为历史上生了这样的事情,朱元璋内心之中一直有些犹豫。

而且在历史上,朱元璋从来没有注意过摸南草原与大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是的,漠南一带,作为草原,是水草丰盛之处。但是开垦的话,也就丰州滩一带,也就是东胜卫以及河套一带,有种植的可能,其他地方都不大行。

历史上,朱元璋草率地下了决定。而今朱元璋知道更多了,反而心思不定。

不过,这样一场会开过之后,朱元璋已经下定决心了。不知道面对的困难,草率下决定,那是莽撞,但是并不能因为知道遇见什么困难,就放弃了。那叫怯弱。

最少以而今大明的国力,在草原上维系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都不成问题,他就不相信了,这么长时间,还不能将草原上改造好了。

如此一个大难题,就这样解决了。让朱元璋感到错愕。

类似的大决策,朱元璋都是思量再三,反复斟酌,然后下决定的。下了决定之后,也怀疑自己是不出错了。总之很伤脑筋,而今一场会,就明明白白了。让朱元璋倍感轻松。

所以,朱元璋才脱出这个问题本身,反而关注于这种解决事务的方法。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