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章 不算突然的想法(第1页)

我与清松又探讨了一下飞剑的方法。他对飞剑,只一个说法,无非不到一定情况下千万别使飞剑。我却有另当别论之说。我说:“仰仗外物,或等于无!”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使他陷入了深思!他一时想不懂,只能说:“你既可以不倚恃外物而自强,又何必飞剑?”

从这句话而言,他也算个哲学家了!不恃外物而自强,天下自然无敌!如何能?我只想到老子《道德经》里讲的怀赤子之心可以!诸位看官,你信不信《道德经》嘛?

但我还真有点信!结合此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状况,还真不好说得!在现实世界里,我是知道近代革命史的。就拿伟人诗词里显露的情怀而言,一个沁园春,也写出了个柳暗花明的状况嘛!在《沁园春。长沙》中,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沁园春。雪”中却成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就是种转换!

我也不晓得为啥有这种感觉,反正觉得我迟早要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我想简单地脱离此界,怕不容易!

于是,我又想到了清松让我组建剑阵团队的事!其实,小股武装力量,还真不管回事!对道士这些修炼之人而言,打不赢就跑的道理算是很明摆着的事!所以,还真不好把他们真正武装起来!

但我以史为鉴。我想到了三湾改编的事!说不得我把那搬到这世界来,也有可能创建起一支铁军的!

但这核心所在,我总不至于全部照搬嘛?结合到我本来就有点想在此界倡导道学,这也与他们很贴近啊!所以,我认为可以类似地搞!那就是深入到人群中去,让大家都懂道学。那么,人人为公,也就自然拧成一股绳,又无所谓作出牺牲了!

我也不晓得我算不算阴险了点!但目前只能如此应对!不然呢,以我所见邪教冰山一小角的情况而言,等人家追亡逐北之际,正道还真有可能作鸟兽散!

当然,这本质上讲,于我本无干的。但奈何我附身于小石身上嘛!从我的脾气而言,也的确不服这回事!对现实世界的情况,我就不服得很!只是无奈而逃避着去打电子游戏去了嘛!现在想起这,我除了痛恨别的就只能痛恨自己了!但在此界,我既如此优秀,为何不为之?我不抱索取于此界之心,不正符老子所言“无所为而无所不为乎?”

进而我又想到,不光我们这把把修炼者要懂道学,天下民众都要懂才行!这才叫真正的得民心!我就不信,邪教以一个《阴符经》,就真能得民心?他们想一统天下,迟早也得过这关!虽然《阴符经》被吹得如此不得了,但似乎也没盖过《道德经》嘛!邪不胜正,我还是相信的!(后来我晓得《阴符经》其实不邪,只是稍偏一点为邪教所利用而已!算了,这是后话!)

于是,我还更重视对《道德经》的宣讲起来!先目前是要把清风他们三个培养起来,让他们深入到各基层去宣讲。我有时间再去说说。再把大家放出去传播。我就不信,此界既有向道之基础,这都还干不起!

至于如何收场,我也没想收场!反正这绝对可以给邪教一统天下造成很大阻力的嘛!只要如此,我或许还能搞出点道理来看能否借助一些东西回归现实世界!不这么办,鬼晓得能否回去哟!

我这想法其实还是挺简单的哈!就力所能及地宣传道学思想而已!

对此,我也有些细小的打算。毕竟清风算从头到现在都听全了的,让他代为传道也不错。清松嘛,再与清风抬杠,也不是乱扯之人。胡玲珑还不简单,叫她帮我做这回事,估计是愿干的!(又有点扯了!我这算用美男计么?)

我既如此想定,便更欲加紧时间把《道德经》给他们讲清楚了!

于是,吃过晚饭,我便主动找齐他们,说有重要话说!

一切不过辅垫下读懂《道德经》的重要性而已,接下来便又是狂讲《道德经》了!

清风是很欣喜地期待着。清松从前面所听的加上我所说的事关重大的意义出而言,也是很认真地对待。胡玲珑就更别说了,满眼星星地看着我,弄得我都不敢看她一眼了!

算了,我还是正儿八经地把《道德经》讲下去。估计看官们冲着这来也想听,就一口气爆更了。这可是我花了十数年研究的结果!不卖钱!

“《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此章老子是从巫的角度来说以道治国的好处。

史官之职应该源自巫师。因为古时史官地位还是挺高的,统治者每遇大事必参谋于史官,连准备与别国打仗,一听史官说慧星(民间说的帚把星)划过不吉利,就仗都不打了。可见,史官还往往为统治者提供巫卜方面的服务。汉武帝废了司马迁后,这方面就改而去问贾谊。唐李商隐诗《贾生》中就写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老子作为史官,肯定对这方面是熟悉的。但是,就老子着《道德经》可看出,他对治国的思考已经归于理性而不再迷信了。至少他把偶然难测的鬼神(实际上即是指偶的天灾祸患)也归之于“道”所决定的了。因此,这一章也可以认为是他就这方面的阐述吧!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最出名的名言。意指以“我无事”的态度,不扰民,任其自然展,大国也很容易治理好的。“小鲜”即小鱼。煎炸小鱼,不可乱翻动它们,否则会被翻得稀巴烂。这是以比喻的方式在强调要以道治国。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这是说如果以道来治理天下,就连那些暗中左右着我们的“鬼”也不会灵光了。此处的“神”不是神灵,而是灵验的意思。古人迷信,认为冥冥之中有“鬼”在作祟,降下灾难,破坏人们的好事。所以中国有很源远流长的鬼文化。当然,这源于古巫术。老子此句说的并不是指“道”能压“邪”,而是表明了“邪”(即“鬼”,指那些偶然灾害)也是因道而生,归之于道的。从现代哲学的角度说就是偶然反映必然,必然决定偶然。总之,老子是想说,以道治天下,是可以避免灾祸生或对人们造成重大伤害的。即使遭遇自然灾难,在德政之下,及时赈救,也可以尽量减轻灾害损失,帮助人民顺利渡过难关。

“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是说鬼不灵验了,它的神力就没法挥出来,就不可能伤害到人们。此句中第一个“神”承前一句仍是“灵验”的意思,第二个“神”则指的是鬼的神秘能力。

当然,由于古代农业技术落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极其欠缺,所以天干水涝这样的自然灾害是频频生的。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科学知识欠缺的情况下,人们将它们认为是鬼神作怪太正常不过了。老子所说“以道莅国,其鬼不伤人”固然有很大唯心地安慰大家的成份。但若从施行德政出去看,积极救助与组织救灾,是可以尽量减少损失,使之能在大家承受范围内的。这样去看,老子又没有乱哄人。只是老子在此处好像还没有想透这些,故并未说明。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即是:非但鬼的神秘能力不伤害人们,圣明的统治者也不会伤害人民。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就是说鬼(灾祸)和统治者两样都不伤害人民,那么,人民就享受到了德的恩泽了!“德交归焉”即“把德的恩泽交付给人民了。”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老子是意识到了自然灾难与统治者的剥削和祸害是对人民侵害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的。所以,老子强调作为统治者一定要“慈”,就是希望他们不要侵害百姓。非但不侵害,还在面临灾难时救助百姓,那样就真正能实现“两不相伤”了。这对于老百姓自然是太好不过了!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此章老子谈外交上“以下取上”的原理。

春秋末期,异姓诸侯小国基本上都消亡了。所存各诸侯国除秦国外都是姬姓姜姓。从原则上说还不存在完全灭国吞并的道理。因为那都是周天子分封给各位亲戚的封地。但大国裹挟小国称霸,小国依附大国图存的局势已成。互相借兵借粮乃至割地等现象频现。所以那段时期各国间外交显得很重要。《诗经》甚至成了必不可少的外交辞令,有“言必称诗”之说。当然,外交策略也就成了必须考虑的问题。老子此章就是按照道家“以柔克刚”的观念来说外交的。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