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孟子梁惠王下21(第1页)

作者【先秦】孟子

庄暴见孟子[1],曰“暴见于王[2],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4]。”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5]?”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6],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7],举疾蹙而相告曰[8]‘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9]?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1o],举疾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11]。”

注释

[1]庄暴(bao)齐国大臣。[2]见于王被王召见。于表示被动,相当于“被”。[3]以上两句意为,大王非常喜爱音乐,那么齐国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其表推测、估计。庶几古代习语,犹今语所谓“差不多”。[4]由通“犹”。好像。[5]以上三句意为,独自享受快乐,与别人一起享受快乐,哪一种更快乐?下面“与少乐乐”一段,与此意同。乐乐(yao1è)前一乐字,指喜好;后一乐字,指快乐。一说后一乐指音乐(yuè),亦可通。[6]今犹“若”。[7]管龠(yuè)古管乐器名。龠似笛而短小。[8]此句意为,全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议论说。举都。蹙(cùè)形容愁眉苦脸的样子。蹙紧缩。鼻梁。[9]极疲困;穷困。[1o]羽旄鸟羽和牦牛尾,古人用作旗帜上的装饰,故可代指旗帜。[11]以上两句意为,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一同快乐,就可以称王天下了。

原边注

因宣王好乐,劝其推己及人以行仁政。

推己及人,与民同乐,民亦乐其乐。

点评

本章的王虽然没有明说,但应“是指齐宣王。这是由上一章和下一章所言都是齐宣王的事情而推知的”(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oo8年版,第28页)。故本章仍为孟子在齐国时与宣王的对话。

儒家重忠恕之道,主张推己及人,孟子对其做了进一步展,并运用到君民关系上,作为游说诸侯行仁政、王道的方法。宣王好音乐,孟子便通过两个设问向其表明,“独乐”不如“与人乐”“与众乐”更快乐,一个统治者不应满足于个人的快乐,而应该与民同乐,做到与民同乐,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并最终称王天下。

本章孟子提到“今之乐由(犹)古之乐也”,需要做点说明。孔子推崇古代雅乐,反对郑国的流行音乐,主张“放郑声”,原因是“郑声淫”(见《论语·卫灵公》);而孟子却认为流行音乐与古代雅乐差不多,与孔子的观点显然不同。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战国时代礼乐进一步崩坏,孟子所遇的君主又都好货、好色、好乐,所以孟子不好再固守孔子的乐教理想,而着眼于从启君主“与民同乐”入手。“今之乐”与“古之乐”虽有差别,但在应“与民同乐”上则是一致的。朱熹《集注》中曾引范氏语,对此有精辟说明“孟子切于救民,故因齐王之好乐开导其善心,深劝其与民同乐。而谓今乐犹古乐,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盖孔子之言,为邦之正道;孟子之言,救时之急务,所以不同。”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侠影美颜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