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孟子梁惠王上11(第1页)

作者【先秦】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1]。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2]?”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3]。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4]?’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5]。万乘之国[6],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7]。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8]。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

[1]梁惠王即魏惠王(前369—前319年在位),战国时魏国国君。名罃。“惠”是其死后的谥号。魏惠王在位时,因迫于秦国的压力,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故亦称梁惠王。[2]以上三句意为,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那么将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利呢?亦则。[3]以上两句意为,大王何必说利?只有仁义罢了。亦只;仅仅。[4]家大夫的封邑,又称采地。[5]此句意为,上下互相争夺利,国家就危险了。交征互相争夺。征夺取。[6]乘(shèng)量词。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一乘有甲士三人,普通兵卒七十二人,共七十五人。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万乘之国为当时的大国。[7]以上三句意为,万份中占有千份,千份中占有百份,不算是不多。[8]以上两句意为,如果人们把义放在利之后,不全部夺取就不会满足。餍(yan)满足。

原边注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大学》)

点评

本章为《孟子》一书章,从梁惠王称孟子为“叟”,知是孟子游历晚期事,列为章,关乎全书主旨也。据学者考证,孟子在滕国推行仁政失败后(参见2。13、2。14、2。15),听说魏惠王招贤纳士,于是率领门徒,“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6。4),浩浩荡荡来到魏国。孟子到魏国时,梁惠王正经历了一连串的军事失败,故急迫地问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于是二人有了这场关于义利的着名对话。

朱熹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故这段文字被列为《孟子》的开篇,可能不是偶然的,它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理解《孟子》一书的关键。孟子生活的战国中后期,周代以来的礼乐制度彻底崩坏,如何重建政治秩序成为急迫的现实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法家主张对内富国强兵,对外武力扩张,希望通过暴力重建政治秩序,其所行乃霸道;而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主张行仁政、王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7。9),希望以仁义重建政治秩序。故孟子的义利之辨不只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而先是政治秩序重建,是行霸道还是王道的问题——以仁义重建政治秩序是为王道,以暴力实现政治统治则为霸道。需要说明的是,梁惠王“何以利吾国”的“利”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利,不是民众的物质利益,而是指攻占别国的土地,杀戮别国的民众,是“欲以富国强兵为利”(赵岐注),实际是梁惠王扩张疆土,臣服秦、楚的“大欲”。故针对梁惠王的问,孟子明确回答“大王何必说利?只有仁义罢了。”孟子所说的义或仁义是指公正、正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孟子的义利之辨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层面。义利之辨的第一个层面是说,我们不能在一个没有道德原则,没有正义、秩序的环境中去追求利,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人们还一味地追求利,那只能是诸侯想着去取代天子,大夫想着去杀害诸侯,士想着篡夺大夫,只能使社会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孟子告诫人们,在一个无序、混乱的社会中,先不应该想着如何去追求利,而是建立起公正、正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良善关系。

司马迁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司马迁这里所说的利,就是孟子所否定的利,也就是只讲个人需要不讲道义原则的利。所以我们不应只看到利,还应看到利背后的义,只有建立起义,建立起合理、公正的秩序,才能更好地追求利。这是两千年前孟子给我们的启示。

需要说明的是,孟子并不一概反对物质利益。《孔丛子》中子思与孟子的一段“对话”,将义利的关系讲得更为清楚。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

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仁义,固所以利之乎?”

子思曰“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杂训》)

这段文字与前面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显然具有某种联系。前文孟子主张“何必曰利”,这里“子思”却主张“先利之”;前面是孟子教导梁惠王,这里却是子思教导孟子。说明这段文字是针对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而,是对前者的一个补充和回应。不过据学者考证,子思与孟子年代相距较远,二人不及相见。故《孔丛子》中的这段文字并没有事实的根据,而可能是出于子思或孟子后学之手,意在说明经过子思的“教诲”,孟子也重视起民众的利益了。这虽然是虚构,但衡之以孟子“制民之产”的主张,也是符合孟子思想的。《孟子》上文中的“利”是指君王的“大欲”,故孟子主张“何必曰利”,而此段文字中的“利”是指民众的物质利益,故“子思”主张“先利之”。在孟子等儒家学者看来,执政者本来就是要为天下百姓谋取、创造利益的,执政者若奉行仁,遵守义,百姓安居乐业,各得其所,“此皆利之大者也”;若执政者抛弃了仁,违背了义,百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流离失所,甚至铤而走险,“此为不利大矣”。所以,义和利实际是统一的,或者说应该是统一的,这里“义”是指道义和公正、正义,“利”则是指社会的整体利益,指民众的物质利益。强调义利的统一,是孟子义利之辨的第二个层面。

故本章虽然是谈义利,但与孟子所主张的仁政、王道也是密切相关的。以民众的物质利益为重,对内实行仁义的是仁政,通过“得民心”使天下归附的是王道;而“以富国强兵为利”,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是暴政,通过武力扩张使天下臣服的是霸道。重视义还是重视利以及如何看待义利的关系,乃区分仁政与力政、王道与霸道的重要根据。故以下几章主要围绕仁政、王道展开论述。本章可与12。4合看。

喜欢侠影美颜请大家收藏侠影美颜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

名门第一闪婚唐筝表妹不善重生柳花飞入更行舟什么意思在异界开杂货铺特工奶奶开局签到无敌重生大明之我是朱标对入朝堂讲的是什么对入朝堂笔趣阁免费阅读李云龙李勇隐婚蜜宠美娇娘开局斗破当配角 第681章我在秦时当大佬圣斯蒂芬王冠美女总裁无敌仙医免费阅读宋星河重生北大我们已经和离了姜玥笔趣阁恐怖游戏才来百度百科爱或不爱都在细节里柳花飞入更行舟 陈丽君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知君本无邪主角是谁被道德绑架那就创死她全文免费阅读王冠圣武士末日独雄我们我们住在梦幻里面儿歌李云龙2021他死在了天上少女给野人生孩子末世我成了丧尸母体烟灰缸英文怎么读秦始皇陵兵马俑鹿鼎策划特工奶爸特工奶爸之末世征途 宅女婆婆重生之神级学霸资源啤酒谋杀案是第几季第几集娱乐开局加入杨老板公司我见青山by我在军属大院养崽致富心魔种道免费阅读豪门夫人马甲多(大佬老婆带飞)万界剑尊修炼等级划分表妹不善(重生) txt假装暧昧 百度圣荆棘王冠三界疗养院好看吗圣武士王冠之誓圣史蒂芬王冠领重生1982年有9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