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节(第2页)

仰望高山,行走在大路上。四匹马飞驰有节奏,六根缰绳缓急如琴弦和谐。见到了新妇,我心从此得到安慰。

【当代阐释】

留住女子的四德

结束了浪漫的恋爱时光,爱情也到了成熟的季节。收拾好嫁妆,带好车马,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迎来更加美好的时光。

新婚的车队在《车舝》中送来了新郎期盼的新娘。心情欢唱,夫妻两人相互庆贺,虽无美酒佳肴,却是情意浓浓,且歌且舞。

那美丽的新娘子到底有多美丽呢?长得如花似玉,没有描写;打扮的华丽明亮,没有描写。因为在新郎心中,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论语》中说:“德不孤,必有邻”。只有具备良好品德的人,才会有和顺的人际关系。新郎喜欢的便是一个贤惠善良,具有美德,能够让六辔摇动如琴弦般和谐的新娘子。所以诗里处处体现的新娘子的“令德”,而非貌美。

古代女子,终日隐身闺阁之内,修习“四德”之课,也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谓之品德贞顺;妇言谓之辞令娴美;妇容谓之仪态端庄;妇功谓之手艺灵巧。从内到外,言语到举动,一一为女子制定标准。

从鲁迅的小说里面,我们看到太多封建礼教吃人的故事。于是一批批仁人志士开始不断抨击这阻碍现代文明进程的黑暗律条,大有一棍子打死的期望。但历经气势汹汹的文革,直到迈入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我们仍然看到诸如《孟子》“以德服人”这类口号,广泛地传播并被接受着。由此可见,封建的,并非都是吃人的。所谓封建,仅仅是个称谓,其中思想驳杂,良莠不齐。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家长制度以及“三从”等的确违背人性的思想随着文明的发展自然而然被抛弃掉,大浪淘沙剩下的,除了石子,还有那些闪闪发光的金子。

女子“四德”究竟是石子还是金子,仍有人在争论。不论结果如何,四德强调女人应当严守品性(其中自然包括孝顺贤惠等),讲究仪态,提倡动手劳作等等都应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毕竟,这不单单是女子的美德,更是人性的美德;不单单是某个时代的美德;更是整个人类历史的美德。

【国学故事】

东海孝妇:汉朝时,东海郡有一个孝顺的媳妇,名叫周青,奉养婆婆十分恭谨。婆婆说:“媳妇奉养我,太辛苦了!我已年老,何必吝惜剩下的年月,久累年轻人呢?”就上吊自杀了。然而她的女儿,从婆家回到娘家来后,上告到东海郡太守衙门说:“周青杀害了我母亲。”官府拘捕了孝妇周青,严刑拷打,这位孝妇不堪忍受如此对待,承认了被诬陷所罗致的罪名。当时,有位名叫于公的人当狱吏,说:“这个妇人,奉养婆婆十多年。她的孝顺,名声传播四方,必定不会杀害婆婆。”太守不听他的意见,坚持要将周青处斩。于公再三劝阻无效,只好痛哭,流着眼泪离开官府。从此,东海郡三年大旱,滴雨不降。等到原太守被撤走,新太守上任后,问于公:“为什么这地方三年都没下雨?”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咎当在此!”意思是:那位孝妇本来没有罪,不该判处死刑。前太守冤枉她,把她处死了,导致三年大旱。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就在这里。这位新任太守,立即亲自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并在她的墓上,设立孝节牌坊,作为表彰。天上立刻下起雨来。这一年,郡内的庄稼大丰收。无论如何,孝总是天理所要推尊的。

【文化常识】

三从四德:古代封建傅社会,儒家礼教对妇女在道德、行为、修养方面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称为“三从”。做女儿的时候要听从父亲的,做妻子的时候要听丈夫的,丈夫死后要听儿子的,进一步引申可以看出女儿、妻妇和母亲等身份女性对男性的绝对服从。这是外在的束缚。另外还有“四德”,上面已有介绍,主要是对女性内在的束缚。

【相关阅读】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原文】

绸缪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