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章(第1页)

宋朝,淳化四年。

听着神迹对自己的种种夸赞,对自己各项功绩的列举,赵光义的心仿佛已经飞上了云端。

直到最后,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榜?

他来了精神,先前他知道张咏和寇准都是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时,就打算等神迹结束后去翻一翻那一次的进士名录,找一找是否还有一些人才可以提拔提拔。

没想到,神迹就给他指出来了。

不愧是“龙虎榜”啊!

不过,神迹说的是“等人”,那说明除了这几人之外,可能还有好苗子。想到此处,赵光义觉得自己等不到神迹结束后再翻名录了,他现在就要看一看。

于是,他吩咐一个侍从去将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名录给他带来。

唐朝,贞观三年。

明白唐朝现在情况尚需等待的众人,对于赵光义如此堪称放肆地扶持科举,都有几分羡慕之意。

这么多人手!从中枢机构,到州县幕职,可以说是囊括了全国上下,触角遍布各层。有了这些,还担心不能推行科举吗?还担心不能削弱甚至杜绝那些世族势力吗?

至于后来像明朝一样的文官群体,那是另一回事儿,毕竟不是世族了。

何况,像是这太平兴国五年的“龙虎榜”,李世民也眼馋啊!这么多人才……

就以赵光义这个录取人数,总也能发掘一些能够担当大任的人才,这可比世族的人口基数大多了。

可惜了,大唐还不能这么放肆,得慢慢地,施行当下的科举的同时,逐步削弱世家大族的力量。

宋朝,大中祥符三年。

宋真宗赵恒也颇为感慨:“太平兴国五年的龙虎榜啊,确实为大宋发掘了不少栋梁之才,不止于爹爹有功,于朕也帮了大忙。”

明朝,洪武年。

殿内亦有一些文臣陷入了对宋朝的追思,沉浸在了对宋朝那个文官治理天下的时代的怀念中。

那是文人士子的天堂啊,多好的日子!哪像如今……悄悄看一眼朱元璋……如今的万岁治下,可难以再找到宋朝那样的美好生活了。

【顺带一提,宋朝能够如此广泛地推行科举,离不了从前的世族们大多都已经消亡的结果,这个消亡,不是指势力衰落,而是彻底消失。】

【势力的衰落,从贞观到开元就已经逐步开始了。】

【而能够达成门阀世族彻底消亡的成就,还是要感谢一个人——黄巢。】

【他率领的农民大起义,除了进一步推动了唐朝的灭亡,还从物理上消灭了为数不少的门阀士族,可以说是为后来者扫平了道路。】

【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韦庄)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出生时离那个暮霭沉沉的晚唐已经有一段时间,黄巢的张狂威名也只是存于人们口耳相传,而那些在先前朝代盛极一时的世家贵族们也只有寥寥余音流传。毕竟,五代早已是手握军权的军阀们的天下了。

但尽管如此,从史书、诗歌的只言片语中,也能窥到当时在黄巢的利刃下,那些曾经富贵荣华的高门们的惨烈结果。

“天街踏尽公卿骨啊!”但若没了这些公卿们的尸骨做底,现在大宋又如何能够在那些普通士子们中间推行科举制度呢?

确实。从这个角度上看,黄巢还是办了件好事儿呢。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