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页(第1页)

  人总是得陇望蜀,没有知足,此前禁足仁智院,每有苦闷难消,只盼能够出去溜达。现在来到内文学馆,几天就逛熟了又觉得无聊。于是李守礼便撺掇李潼一起走出内文学馆,去别处戏耍,他自己还是不敢太恣意。

  李潼也是不安分,既然每天往来都见不到钟绍京,也没必要天天在这里听《千字文》消磨时间,更何况天天课堂上掐李守礼大腿都快掐废了,又不敢跟那些暗恋他的宫婢闲戏,以免被安上一个“秽乱宫闱”的罪名。

  尽管后宫虚设,他叔叔李旦想乱也乱不起来,但这恶名传出去实在太难听。

  不过李潼也不是做事没交代,在逃课之前,还是留下了一张请假条,颜体楷书的游仙诗:京华游仙窟,山林隐遁栖……

  他直接引用了西晋郭璞的《京华游仙窟》,我志在仙逸,不在经义,请假修仙去了,勿念。

  不是不想抄李白那些游仙诗名篇,关键从这博士周举施教来看,外界对他们学养估计只在《千字文》层次,他咔嚓甩出一名篇来,也实在容易弄巧成拙。顺便我不是不学无术,玄诗张口就来,去你妈的千字文。

  当然这请假条主要还是想给钟绍京看一看,你不书法家吗,看看我这颜体书,比你那些陈旧窠臼强多了。虽然他学书也只是草草,但落成字,在真正书家看来,也是颇有可赏,这点信心还是要有的。

  可是,如果李潼知道这游仙诗之后引的一场风波,那是绝对不会手贱到写这么一诗的。

  第oo47章向阳而行

  神都苑乃是原隋西苑,紧邻皇城太初宫的西侧,旧年大唐开国建业,秦王李世民东讨洛阳王世充,便驻兵西苑,鏖战大内。

  李潼与李守礼离开内文学馆,前后几名宫役跟随,沿宫墙夹道溜达,居然溜达到了神都苑中。

  其实早在仁智院时,也没有什么明文规定要将他们禁足院中、不许外出,只是嫡母房氏谨小慎微惯了,为免落人口实而不许他们随意出入。再加上仁智院依傍玄武城,禁卫森严,李潼也实在不敢在禁军将士们眼皮子底下瞎溜达。

  可是到了内文学馆,自然没有了这些禁忌。为了往来内文学馆进学,他们身上也都带着通行的符令,虽然真正防守严密的要害区域不够资格进入,但通行一般的宫防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也是通过不断试探才得出的认识,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也是脑袋挂腰间的满怀悲怆。

  如今的神都苑,也只是皇家游园,并不是什么重兵驻守的兵城,他们步入此中,自然便没有障碍。

  李守礼这个可怜孩子,长到这么大,除了早年往来巴州途中,大概还没见过如此广阔天地,一俟进入神都苑中,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撒欢狂奔起来,拦都拦不住。

  至于李潼,则是一副心事重重,对于神都苑冬日荒凉的景致并不感兴。

  一路从内文学馆溜达出来,沿途他也在不动声色的打量禁中路线格局,但所见无非千篇一律的廊道宫墙,大凡稍具形胜制高、可收眺望之效的地点与建筑,全都有禁军将士把守,禁绝闲杂人等的靠近。

  如此一来,便更加凸显出钟绍京这种能够出入禁宫并经管宫事十几年之久之人的可贵。虽然李潼也明白,即便是眼下拉拢住了钟绍京,对他而言也没有丝毫实际用处。

  后世李隆基所以宫变成功,除了钟绍京这些内应的配合,最重要还是他爸爸李旦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隐忍与蓄势所积攒下来的人望与影响。否则单凭李隆基一个小年轻,此前作死于博州的琅琊王李冲倒是他一个好榜样。

  武周一朝,李旦作为皇嗣被武家人疯狂输出,日子虽然过得苦闷,但也成为大唐国祚能够得以继续传承的标志。这种深入人心的影响,绝不是中宗与韦后那一团乌烟瘴气的操作能够消磨掉的。

  人在困境之中,哪怕是一份心理的安慰,也实在弥足珍贵。所以对于久不露面的钟绍京,李潼也是怨念愈深,偏又无可奈何。

  冬日园景荒凉,无非石丘松柏、宫舍亭台,实在乏甚可观。满脑子的骚操作无从实施,李潼招招手,便有一名宦者上前,递上了一根球杖。

  内文学馆宫人们不独只有学习,闲来也会做些游戏,或被神皇召集于殿前踏鞠击球以为戏乐。踏鞠便是足球,击球便是马球。

  李潼对马球兴不小,得知内文学馆仓舍中存放有相应器具,便让掌故周典给他取来一根球杖,但很快就现没有马,也根本无从练起。

  马匹在禁宫之中,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内文学馆即便是宫禁稍微宽松一些,也不可能给李潼牵一匹马过来。

  但在看到那个球杖材质与样式后,李潼很快便想到变通之法,让人将球杖截去一部分,只留下了一半的长度,赫然就成了类似高尔夫球杖的样子。

  既然马技无从操练,索性先练上半身,等到步战精熟了,之后再习马战。由步转骑,逆风上扬。

  手里拿住球杖挥挥杆,算是活动身体。等到宦者将竹片削成的球托插在坡地上并将木心的马球摆好,李潼拧腰挥杆,嗖一声那马球便击高飞出,落在十几米远处。

  击飞一球,李潼仔细回味,觉得这马球较之高尔夫球还是显得沉重许多。毕竟马上击球,还要考虑到马匹所带来的力量增幅。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