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页(第1页)

  《全唐诗》李潼都能诵下小半,才华惊艳是真。至于俊美无俦,虽然各人审美观不同,仍然有待商榷,但起码李潼是这么看的,小命都岌岌可危,要脸干啥?

  只有丢掉节操,人生才有更广阔的空间与无尽可能。人的潜力无限,能够限制未来的只有自我限制!大唐美男子李守义,将这句话奉为至理。

  退一步讲,就算最终他还是没能扭转命运,难逃一死,但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后世留下一个更加光彩且丰富的形象。

  隋炀帝残杀大臣不在少数,薛道衡能够因“空梁落燕泥”多记一,也算是一种成功。少王不寿诗家悲,盛唐因此少颜色,这么一想还挺带感。

  第oo22章万古愁难销

  当然,能不死还是尽量不要死,尤其不要主动作死。

  李潼虽然敲定了要走一走文抄这条线,但也心知眼下的时局气氛敏感且全无包容,特别他刚刚通过拆字把戏摆了掌直徐氏一道,对此感触尤甚。

  眼下正是酷吏猖獗的时期,洛阳政局中活跃着周兴、来俊臣等一大批的罗织人才,讲到构陷手段,这些人才是专业的。

  如今的李潼还乏甚存在感,招惹不到那群疯狗的注意力,可若他果真时誉鹊起让时人知道他的存在,对于那些构陷成瘾的酷吏手段不得不防,以免文字狱上演在自己身上。

  而且在抄诗的同时,李潼也必须注意到自己的身份与际遇,出自己阅历与感触之外的诗篇,哪怕再怎么惊才绝艳、千古名篇,也绝对不能随便抄。

  不是因为担心遇到旁人质疑时无从辩解,而是为了避免让武则天误以为他与外界有什么联系。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诗是豪迈奔放,写出来必能惊艳世人,可问题是你在跟谁喝酒,谁又同你销愁?慢慢来,仔细想,认真说,到底销的什么愁?

  到最后别被抓起来咔嚓一刀,临刑前还要被讥讽:更能作‘同销万古愁’否?那可就真的欲哭无泪了。

  代入这几个限制之后,唐诗篇章虽然繁盛如满天星斗,但真正适合李潼眼下的也并不多,做不到张口即来,仍然需要仔细思忖权衡。

  送走李光顺后,李潼一边思忖着一边步入院中亭舍。

  他家入住仁智院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园林的清理也已经基本完成,不再像初来时那样破落杂乱,小桥流水,竹林修密。只有傍住亭舍的花圃原本杂芜旧花多被铲除,却还没来得及移植的花木。

  午后一场疾雨,天地之间清如洗,唯园圃中几株孤枝斜立,蜂蝶甚至都少来造访。亭舍中虽然小作布置,但仍是朴素为主,薄纱罩窗,双席一案而已。

  对于起居环境,李潼没有太高的要求,此前之所以频频派人向宫库索要珍器,一则是为了给掌直徐氏挖坑,二则是对当下器物的好奇。

  那些器物在把玩一番后,满足了兴,徐氏也成功入彀,最近几日便被李潼6续命人送回。

  食不尚贵,用不尚奢,前世相对于同龄人,他也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人,但也只是住在单位提供的单身公寓里,不太愿意将当下的日常兴与未来的人生价值捆绑透支在一套房产上。

  也因为这一点,他的所谓成功在旁人看来是要打个折扣的,连房产都没有,算什么成功?

  旁人所定义成功与否,对李潼影响与限制并不大,工作上他能尽职尽责,生活中从容有余,兴则主要集中在古文学方面,也仅仅只是为了自得其乐、日常消遣,没有什么自成系统的独到见解,也不愿与人穷争是非优劣、乖言标异的取宠夸奇,生活态度可谓是相当佛性咸鱼。

  这样的性格,不太适合李潼当下这样一个身处权斗漩涡中的尴尬身份,但却能够让他有一种按部就班的稳,不会因为对前途的忧恐而打乱当下的节奏。

  书案上摆设着墨纸砚等用品,都是寻常的材质,细节上不乏手工制品或巧或拙的质感。

  看到这些文具,李潼就不免想起前世几个同学书法的朋友,其中不乏真入迷者,不喜欢用千篇一律的工艺品而选择自己手工去做,自己去烧烟调墨、拣毫制,手艺未必高明,但也以此为乐。

  在这些手工方面,李潼的天赋大概可概括为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偶尔尝试几次,失败了也只当一乐。谈不上附庸风雅,也只是作为爱好者一点兴使然,打法闲暇时间的寻常消遣。

  墨汁研匀,有一股清香散出,闻着比较提神。李潼提蘸墨,落缓书,不免又想起此前取用文具时一点小波折。

  眼下他所持是被白居易称为“尖如锥兮利如刀”的紫毫,所用是野兔颈毛,并不是他惯用的,也不太适合用来书写体丰腴浑厚的颜体。

  只是因为宫中所提供的狼毫多截尖尾,体粗锋钝,主要用来书写飞白,更加的不合用。

  武后爱飞白,宫人多学此。不独武后,初唐不乏权贵雅好飞白,唐太宗、唐高宗爷俩兴就一脉相承,所谓丝丝露白,道清晰,意盎然。

  但其实说实话,飞白易学易精、形工意乏,格调意境都不算高,没有什么传世的价值。

  后世飞白变种,庙会偶见手艺人写的“鸟虫书”,李潼小时候喜欢的不得了,但随着年龄大了,便也渐渐视作寻常,兴不再,留下一点少年时的戏写功底,偶尔写上几,也都羞不示人。

www.bylwen.com 月亮小说网
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
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